近日,在“微光计划”活动项目组的支持下,武汉科技大学白衣天使志愿者服务联合队(以下简称“白联队”)医疗队队员走进湖北省红安县华家河卫生院,参与红安县人民医院“爱心义诊进乡镇”公益活动。此次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健康检查、基础诊疗及健康指导,队员们在服务中深入基层医疗一线,完成了一堂生动的“民生实践课”。

图为红安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和白联队队员合影。沈睿 供图
义诊现场:把诊室变成“双向课堂”
当日上午8时,华家河卫生院候诊区已坐满村民。72岁的张大爷攥着泛黄的病历本,等候神经内科诊疗,据了解,他右手麻木半年,近期已影响进食。红安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夏友华医生手持棉签,从指尖到手臂逐步检查,结合“麻木是否如针扎”“晨起是否加重”等细节问诊,初步判断可能与颈椎神经压迫相关。“先做个颈椎CT确认,回家别枕高枕头,洗菜用温水,疼了就用热毛巾敷。”夏医生在医嘱单上补充的生活化建议,让一旁观摩的白联队队员马俊宇深受触动:“课本里的‘神经定位诊断’,在这里变成了村民能听懂的‘热毛巾疗法’,这才是基层医疗的‘落地智慧’。”

图为白联队队员马俊宇为就诊村民测量血压。沈睿 供图
在中医诊区,艾草香与草药味交织。中医科李红琳主任的诊桌前,针灸针、止痛贴整齐排列。她一边为颈椎病患者贴敷止痛贴,一边向白联队队长王蓝馨讲解:“大椎穴在颈后第七颈椎棘突下,贴这里能缓解僵硬;腰椎不好要找准命门穴,就在第二腰椎棘突下。”王蓝馨协助为65岁的周阿姨贴完穴位后,老人抬头说“脖子松快多了”,这让她真切感受到:“课本上的穴位图,在患者的反馈里才真正‘活’了过来。”

图为白联队队长王蓝馨协助贴敷止痛贴。沈睿 供图
实践感悟:在民生需求中读懂“医者初心”
义诊持续至下午3时,累计服务村民120余人次,涵盖血压测量、颈肩腰腿痛诊疗、慢性病用药指导等内容。白联队队员全程参与辅助诊疗,记录病例37份,协助发放健康手册80余份。
“基层医生的‘严谨’藏在唠叨里,‘专业’融在土办法里。”队员马俊宇在实践日志中写道。他观察到,面对关节痛患者,医生除了开检查单,总会加一句“别蹲太久、少爬陡坡”;给高血压老人测完血压,会顺手在药盒上标好“早8点、晚7点”的服药时间,这些细节让他明白,基层医疗不仅需要技术,更需要“把患者当家人”的共情。
白联队队长王蓝馨表示:“义诊让我们看到,基层需要‘能下地、能唠嗑’的医生。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,正是用现代医学精准判断、用传统疗法方便养护,这种‘接地气’的服务,值得我们深入学习。”
活动意义:青春力量扎根基层沃土
红安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评价此次活动时指出:“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,既为义诊注入新鲜力量,也让年轻医学生在基层读懂‘为什么从医’。”据了解,白联队作为武汉科技大学医学类重点志愿团队,已连续3年参与红安县基层医疗服务,此次活动是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图为红安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和白联队队员合影。沈睿 供图
“以前觉得‘医者担当’是救死扶伤的壮举,现在发现,能把健康知识讲到村民心里,能让老人少跑一趟医院,就是了不起的事。”队员刘宇航的感悟,道出了所有参与者的心声。这场义诊不仅为红安村民送去健康,更让青春力量在基层沃土中扎根——年轻医者在民生需求里校准方向,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。
(通讯员沈睿)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:https://news.geekerdream.com/7044.html
